EI、Scopus 收录
中文核心期刊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1998年  第30卷  第5期

显示方式:
论文
流体动力干扰对单排圆柱桩列波浪力的影响
缪国平, 余志兴, 缪泉明, 刘应中, 张怀新
多物体之间的流体动力干扰特性对超大型海洋结构物的设计和研究十分重要用波动源在截面周线上分布的方法,就垂直桩柱间三维流体动力干扰对波浪力的影响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桩柱的数目可达100余根得到了柱间流体动力干扰力学机理的若干新的特性尤应指出的是,当桩柱根数超过某一数量后,桩柱上的受力表现出有规律的连续依赖性当柱数很大时,无论柱数是奇数还是偶数,中间大部分的桩柱都将表现出均匀的受力特征这些特性的发现对其他形式多体结构物流体动力干扰的研究也有重要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1998, 30(5): 513-520. doi: 10.6052/0459-1879-1998-5-1995-157
高速三维边界层的横流不稳定性
赵耕夫, 徐立
用两点四阶差分格式研究旋转圆锥超音速三维边界层的横流不稳定性和壁面冷却对稳定性的影响数值结果表明,与二维边界层相比横流使三维边界层第一模式增长率增大,对第二模式影响很小;Me<43第一模式最不稳定,Me>43第二模式最不稳定;三维边界层最不稳定第二模式是三维波,二维边界层则为二维波;壁面冷却对第一模式起稳定作用,对第二模式起不稳定作用
1998, 30(5): 521-530. doi: 10.6052/0459-1879-1998-5-1995-158
一阶非线性项、四阶色散项的Boussinesq类方程
林建国, 邱大洪
推导了由一阶色散项O(β2)表示的Bousinesq类方程,方程中保留了一阶非线性项O(α)及四阶色散项O(β8),其中α=A/h0,β=h0/L,A为特征波高,L为特征波长,h0为特征水深从理论上证明了Bousinesq改善型方程对色散性精度的提高,阐明了此类方程对色散项所保留的精度为O(β8),而并非是此类方程推导之初的假设为O(β2)这一点,将改变人们传统的认识
1998, 30(5): 531-539. doi: 10.6052/0459-1879-1998-5-1995-159
铁电陶瓷宏细观本构模型
吕炜, 方岱宁, 黄克智
在居里温度以下,铁电陶瓷呈铁电相,具有许多取向不同的铁电畴,取向分布函数描述了铁电畴的取向分布情况文中推广了经典的内变量理论,采用宏细观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铁电陶瓷的宏观行为与细观结构的关系,给出了铁电陶瓷的屈服条件,屈服面的演化规律及取向分布函数的演化规律计算得出了与实验比较符合的电位移-电场关系曲线及应变电场-蝶形关系曲线
1998, 30(5): 540-551. doi: 10.6052/0459-1879-1998-5-1995-160
损伤体有效弹性性质的细观分析和不变性描述—— 一个考虑微缺陷相互作用的一般理论模式
高蕴昕, 郑泉水, 余寿文
通过引进微缺陷相互作用张量,建立了一个二维情况下考虑微缺陷(微裂纹或微孔洞)间相互作用的损伤固体有效弹性性质的一般理论模式模型中考虑了微缺陷的几何形状、取向分布和空间分布所造成的有效柔度张量的各向异性和材料中微缺陷之间的相互作用所引起的损伤柔度张量的高阶效应针对微椭圆孔、微圆孔和微裂纹问题,求得了相互作用张量的解析形式
1998, 30(5): 552-563. doi: 10.6052/0459-1879-1998-5-1995-161
基于局域分析的疲劳短裂纹群体演化随机模型
洪友士, 乔宇
采用局域裂纹数密度描述金属材料中不同局部区域的疲劳短裂纹群体损伤的发展情况通过考虑在不同局域存在的材料性质的随机涨落及局部损伤对损伤总量发展的影响,建立了局域裂纹数密度演化随机方程对方程数值求解从而模拟了材料的疲劳短裂纹损伤过程结果显示出主裂纹出现的随机性,并讨论了裂纹总数与最大裂纹尺度在统计意义上的演化特征
1998, 30(5): 564-571. doi: 10.6052/0459-1879-1998-5-1995-162
具有局部非线性动力系统周期解及稳定性方法
张家忠, 许庆余, 郑铁生
对于具有局部非线性的多自由度动力系统,提出一种分析周期解的稳定性及其分岔的方法该方法基于模态综合技术,将线性自由度转换到模态空间中,并对其进行缩减,而非线性自由度仍保留在物理空间中在分析缩减后系统的动力特性时,基于Newmark法的预估-校正-局部迭代的求解方法,与Poincaré映射法相结合,推导出一种确定周期解,并使用Floquet乘子判定其稳定性及分岔的方法
1998, 30(5): 572-579. doi: 10.6052/0459-1879-1998-5-1995-163
弹性力学混合状态方程的弱形式及其边值问题
丁克伟, 唐立民
导出了弹性力学混合状态方程和边界条件弱形式的统一方程,此法使函数的选择无需事先完全满足边界条件,对于各种不同的边值问题可以用统一形式处理,这使得求解弹性力学问题的形式得以扩大和统一
1998, 30(5): 580-586. doi: 10.6052/0459-1879-1998-5-1995-164
含双圆孔平板弹性波散射与动应力分析
胡超, 马兴瑞, 黄文虎
利用复变量及局部坐标系方法,对平板中含双圆孔弹性波的衍射与动应力集中问题进行了研究,给出了不同方向入射弯曲波条件下该问题一般解的函数逼近序列和边界条件的表达式用正交函数展开的方法将待解的问题归结为对一组无穷代数方程组的求解给出了双圆孔附近的动应力集中系数的数值结果,分析了孔间距对动应力分布的影响
1998, 30(5): 587-596. doi: 10.6052/0459-1879-1998-5-1995-165
SH波散射与界面圆孔附近的动应力集中
刘殿魁, 刘宏伟
建立了求解含有界面圆孔的二种不同弹性组合介质中SH波的散射和界面圆孔附近的动应力集中问题的Green函数法给出了一个具有半圆形缺口的弹性半空间水平表面上任意一点承受时间谐和的出平面线源荷载作用时位移函数的基本解取基本解作为Green函数,建立起问题的定解积分方程最后给出了界面圆孔的动应力集中的算例和结果,并讨论了不同介质参数的组合对动应力集中的影响
1998, 30(5): 597-604. doi: 10.6052/0459-1879-1998-5-1995-166
安全壳中钢衬壳热屈曲问题理论与实验研究(I)———理论分析部分
丁红丽, 范钦珊, 徐秉业
钢衬壳热屈曲问题是核工程安全壳设计中的主要问题把铆固之间的钢衬壳视为钢衬板的特殊缺陷形式,利用Koiter初始后屈曲理论分析了完善和具有初始缺陷钢衬壳的弹性热后屈曲性态给出了用挠度-温度载荷表示的钢衬壳的后屈曲平衡路径表达式和屈曲临界载荷表达式具体分析了三种钢衬壳模型:四点铆固钢衬壳、四边固支钢衬壳和五点铆固钢衬壳给出了钢衬的初始缺陷、锚钉间距、钢衬厚度等参数对钢衬热屈曲载荷的影响结果对安全壳中钢衬壳的设计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1998, 30(5): 605-614. doi: 10.6052/0459-1879-1998-5-1995-167
旋翼尾流与地面干扰时地面涡现象的研究
康宁, 孙茂
用N-S方程对近地飞行时旋翼尾流与地面干扰时产生的地面涡现象进行了数值计算旋翼对流场的作用由分布在特定区域内的动量源项模拟结果表明,旋翼尾流撞到地面后的卷起和轴向流动的拉伸作用是形成地面涡的原因;地面边界层形成的二次分离涡向地面涡内输入(与尾流所携带的涡量)相反的涡量,而使地面涡保持平衡;地面涡的存在和运动使旋翼附近流场大大改变
1998, 30(5): 615-620. doi: 10.6052/0459-1879-1998-5-1995-168
分形油藏不稳定渗流问题的精确解
同登科, 葛家理
研究了分形油藏无限大地层和有界地层渗流模型,引入了一类有限广义Hankel变换,利用这种变换和Weber变换,在井底定流量和定压生产时,对无限大地层及有界地层(包括封闭和定压地层)六种情况,求得了实空间解析解用双参数(df,ds)来刻画分形油藏的分形特性,分析了分形油藏压力动态特征以及分形参数和边界对压力动态的影响
1998, 30(5): 621-627. doi: 10.6052/0459-1879-1998-5-1995-169
复合材料叠层梁和金属梁的固有振动特性
邢誉峰, 诸德超, 乔元松
对根据三种梁理论得到的金属梁和复合材料叠层梁的固有振动特性进行了对比性的研究对常用的三种梁理论在弹性碰撞分析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和比较
1998, 30(5): 628-634. doi: 10.6052/0459-1879-1998-5-1995-170
层体边界元法在二维层体断裂分析中的应用
郝巨涛, 刘光廷
在刚度矩阵法的基础上建立了用于进行二维多层体结构断裂分析的边界单元法(BEMLM)由于BEMLM的基本方程中已经包含了层体表面和裂纹缝面的边界条件,因而不需要对这些边界进行单元离散,从而其断裂分析可望有较好的精度通过与柯西积分方程法进行结合,算例表明BEMLM是可靠并有效的
1998, 30(5): 635-640. doi: 10.6052/0459-1879-1998-5-1995-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