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I、Scopus 收录
中文核心期刊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1990年  第22卷  第3期

显示方式:
论文
钝头翼型和机翼跨音速绕流的渐近展开分析
伍贻兆, 杨岞
本文利用渐近展开匹配法分析钝头翼型的跨音速绕流,导出了描述前缘附近流动的一级近似、二级近似下的速位方程、边界条件及相应的近似解析解,并构成关于翼表面速度的一致有效合成解,消除了跨音速小扰动近似的前缘奇性,对于大展弦比后掠翼绕流,可利用翼型绕流分析结果,消除机翼前缘奇性。
1990, 22(3): 257-265. doi: 10.6052/0459-1879-1990-3-1995-943
非牛顿体不稳定流的研究
王兆印, 林秉南, 张新玉
本文通过试验和分析研究了非牛顿体明渠不稳定流的机理,阐明了不稳定流的产生和发展是由于流体具有屈服应力,利用这一机理,解释了高含沙洪水的波动和“浆河”现象、冰川流和泥流的不稳定流和泥石流的阵流现象。
1990, 22(3): 266-275. doi: 10.6052/0459-1879-1990-3-1995-944
大速差射流燃烧室中烟煤与贫煤燃烧的数值模拟
张健, 周力行
本文基于颗粒相的轨道模型,对大速差射流燃烧室中烟煤粉与贫煤粉的二维流动,混合及燃烧进行了数值模拟,模拟结果从两相耦合的角度,阐明了煤粉颗粒在燃烧室中运动的规律,煤粉与大速差射流诱导的中心气体逆流之间的混合及其对煤粉火焰稳定的影响,指出此种燃烧室中煤粉火焰稳定的回流区燃烧机理,气相流场及回流区的预报结果与实验符合良好。
1990, 22(3): 276-284. doi: 10.6052/0459-1879-1990-3-1995-945
挤出胀大流动的有限元方法研究
范毓润, 范西俊, 路甬祥
本文对Luo-Tanner提出的流线有限元作了重要的改进,提出了沿通过单元高斯点的流线积分本构方程的方法,迴避了速度梯度在单元边界上间断和出口处应力奇点的困难,同时减少了计算量,对比计算表明,采用压力不连续单元来加强不可压缩性限制能使计算质量和收敛性都得到显著的提高,对Maxwell流体的轴对称挤出胀大流动在Weissenberg数1.2下获得了合理的收敛解。
1990, 22(3): 285-292. doi: 10.6052/0459-1879-1990-3-1995-946
可压缩理想塑性体中逐步扩展裂纹顶端的弹塑性场
王自强
本文利用理想塑性固体平面应变问题的基本方程,分析了可压缩理想塑性体中逐步扩展裂纹顶端的弹塑性场,得到了关于应力的渐近场,分析了弹性卸载区的演变过程和修正的中心扇形区的发展过程,预示了出现二次塑性区的可能性,弹性可压缩性的影响明显表现在经典的中心扇形区必需加以修正,垂直于板面方向的应力偏量不再为零,而且随着新裂纹面的形成,裂纹前方的均匀应力场和紧连着的修正的中心扇形区的应力偏量将发生变化,这种变化是由于垂直于板面方向的应力偏量发生变化造成的。
1990, 22(3): 293-301. doi: 10.6052/0459-1879-1990-3-1995-947
板材成型中的分叉和断裂及其空洞扩展效应
李国琛, 张以增
用平面应力有限元方法分析空洞模型以模拟一种双相钢板材在成型过程中所遇到的微空洞损伤,经试算可使模型的总体和局部的响应与已有的实验相一致,由此可提供描述该材料的损伤本构参数并研究局部剪切带和扩散型颈缩等分叉现象,临界应变值的分布形成了成型极限图中的下限曲线,当空洞模型的总体应力急剧下降或微裂纹开始出现,其相应的总体应变值提供了上限曲线。
1990, 22(3): 302-310. doi: 10.6052/0459-1879-1990-3-1995-948
真空电弧的光谱诊断
董凤宇, 王季梅
本文在多重态热力学平衡的基础上,通过光谱测量,测得了真空电弧的电子密度、电子温度和蒸气密度,结果说明,真空电弧处于热力学非平衡态
1990, 22(3): 311-317. doi: 10.6052/0459-1879-1990-3-1995-949
穿甲机理的数值研究
刘小苹, 谢春生, 秦孟兆, 吕德业
为了深入开展穿甲机理的研究,本文对三组穿甲问题——钨弹以1000m/s打钢靶,钢弹以1000m/s打钢靶,钢弹以1000m/s打铝靶,作了数值研究,应用流体弹塑性力学模型,二维不定常欧拉型编码CPG-LTDL code进行计算,计算结果与试验对比符合良好。 对计算结果的分析指出:(1)弹丸侵彻能力不是取决于它的整体动能,而是取决于弹靶接触面上的压力,当靶板参数和弹材固定时,可用弹丸初始面积比动能来标志,(2)铝靶在抗侵彻过程中呈流体性态,高强度铝钣的抗侵彻性能不如普通的A3钢钣,因此应致力于研制具有抗高压、耐高温的新型铝材,而不是单纯追求提高铝材的常规强度。
1990, 22(3): 318-327. doi: 10.6052/0459-1879-1990-3-1995-950
岩石力学中的Fuzzy数学方法
李文秀
鉴于岩石力学问题中的许多因素具有强烈的“模糊性”,本文利用Fuzzy数学来研究工程中的岩体力学问题;并针对露天矿山岩体变形破坏问题,应用Fuzzy概率测度理论导出了岩体变形破坏的Fuzzy概率公式,且给出了数值方法,实例计算表明,本方法适用于分析和研究岩石力学尤其是矿山岩体力学问题。
1990, 22(3): 328-336. doi: 10.6052/0459-1879-1990-3-1995-951
液滴与液面碰撞时发生环形穿入的条件
郑哲敏

在自由落下的液滴与液面碰撞的实验中,蔡一坤发现环形穿入现象,它的出现与下落高度之间有某种周期性关系,蔡文根据实验结果整理出了经验公式,本文从液滴的自由振动出发,得到了与实验结果符合得更好的公式,从而为环形穿入提供了理论解释。

1990, 22(3): 337-340. doi: 10.6052/0459-1879-1990-3-1995-952
砾漠地区路基工程构筑物风蚀问题的初步研究
张伯寅, 贾复, 王厚雄, 杨宏容
利用流体力学的实验手段,对我国西北砾漠大风地区路基工程进行了充分的物理模拟研究,从而验证了已经采用的路堤、路堑、挡沙墙和截沙沟等工程方案的正确性,为防风蚀工程的措施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也证明了实验结果的有效性。
1990, 22(3): 341-346. doi: 10.6052/0459-1879-1990-3-1995-953
轴对称钝物体的尾涡结构
夏雪湔, 黄政
本文对于圆球和70°角斜切尾钝头旋成体的尾涡结构作了流态显示和部分热线测量,流态显示结果表明,这类钝物体尾迹中的三维尾涡结构均呈现为一列相互锁定的“涡链”状结构,每一个涡元素自身并不闭合,呈“发卡”形,并与后继的涡相连接,对于70°斜切尾钝头旋成体模型,由于其斜切尾有固定三维尾涡面卷起和脱落方位的作用,故呈现出规则的三维尾涡结构。而圆球模型,由于涡面卷起和涡脱落的方位是随机旋转的,因此“涡链”呈现为被任意扭曲的千姿百态,流态照片各不相同,圆球尾迹的这种既有周期性又有随机旋转的特性,在热线测量的结果中也有所反映。
1990, 22(3): 347-350. doi: 10.6052/0459-1879-1990-3-1995-954
圆Couette流混沌现象的实验研究
孙永达, 柴路, 刘书声
本文用流动显示和激光散射功率谱观泌了圆Couette流中的混沌现象,发现有两条导致弱湍流激发的道路:一条是从准周期运动到混沌,另一条是阵发混沌,对于这两条道路在诸转变阈值上的巨大差别,作者用弱非线性作用局域有效的新观点给出物理解释。
1990, 22(3): 351-355. doi: 10.6052/0459-1879-1990-3-1995-955
对一类强非线性系统的分析
王振东, 程友良
本文研究了一类强非线性系统,首先对系统在相平面上的全局结构进行定性分析,得到了系统参数的分叉值,然后研究了摄动方法在定性分析中的应用。
1990, 22(3): 356-361. doi: 10.6052/0459-1879-1990-3-1995-956
两种材料组成弹性体的界面裂纹问题
黄克服, 王敏中
本文研究了两种材料的半空间组成的弹性体在交界面上含半无限平面裂纹时的裂纹尖端应力场与应力强度因子,应用弹性力学位移场的通解以及Kontorovitch-Lebedev积分变换求解出了在裂纹面上作用有对称法向载荷时的裂纹尖端应力场以及应力强度因子的具体形式。
1990, 22(3): 362-365. doi: 10.6052/0459-1879-1990-3-1995-957
在椭圆截面管道中的磁流体动力学管流
顾之雨, 钱尚武
对于在外加横向均匀磁场下,不可压缩、粘滞、导电液体流经椭圆截面管道的一维定常流动问题,本文第一次给出其解析解,文中假设流体在绝缘管壁上没有滑动。
1990, 22(3): 366-373. doi: 10.6052/0459-1879-1990-3-1995-958
结构在冲击载荷作用下的实验研究
杨桂通
本文报道了为求解结构在冲击载荷作用下大度形响应而做的实验研究,以不同速度运行的物体垂直冲击圆拱、刚架和旋转扁壳,记录由此引起的冲击点位移、速度曲线以及某些关键点的动态应变历史,从而为寻找规律、建立模型提供实证资料。
1990, 22(3): 374-379. doi: 10.6052/0459-1879-1990-3-1995-959
对自由滚动圆柱辊子滚动阻力系数的研究
徐辅仁
本文应用粘弹性理论及赫芝接触原理对水平基础上自由滚动圆柱辊子的滚动阻力进行了理论研究,提出一组可用于确定滚动阻力系数及接触宽度的方程。
1990, 22(3): 380-384. doi: 10.6052/0459-1879-1990-3-1995-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