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I、Scopus 收录
中文核心期刊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1998年  第30卷  第6期

显示方式:
论文
三维N-S方程计算隐式有限体积法
谢中强, 欧阳水吾
利用NND有限差分格式,发展了一种新的完全隐式的有限体积数值方法,以求解与时间相关的N-S方程.对通过单元体界面的无粘流和粘性流通量均作隐式处理.对绕流钝锥体和不同攻角的气动辅助实验飞行器的高超声速粘性流和化学反应流获得了定常数值解.对流加热率和流场电子密度的计算值与实验数据进行了比较,符合较好,证实了本方法的精确性.
1998, 30(6): 641-647. doi: 10.6052/0459-1879-1998-6-1995-172
椭圆截面曲线管道内二次流动的Galerkin解
薛雷, 唐锦春
推导了任意空间曲线直角坐标系内的张量流体力学方程.采用Galerkin方法和计算机符号运算技术求解了椭圆截面螺旋管道(电括弯管、扭管)内的二次流动.计算结果表明了Galerkin方法的适用和有效性,克服了振动法的小参数局限.对所得结果的分析揭示了椭圆截面螺旋管道内流动的特性,给出了k,r和Re较大情况的研究结论.
1998, 30(6): 648-655. doi: 10.6052/0459-1879-1998-6-1995-173
层结流体中湍流锋面特征的实验研究
柳绮年, 邬传保, 郑彩云
在线性分层的水体中;由拖动坚条形栅格产生湍流锋面,通过阴影可视化技术考察了锋面的流态和运动行为,将锋面迹线经过图像处理,获得了锋面运动特征的有关信息:运动速度随时间的增长关系;锋面坍塌的平均无因次特征时间为NTC=2.9;它随湍流Froude数Fri的增大而减小;锋面的特征尺度Hf与栅格运动的参数有关;当湍流演化成内波时,对锋面与内波运动间的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和分析.
1998, 30(6): 656-661. doi: 10.6052/0459-1879-1998-6-1995-174
多级板块缝隙中脉动压力传播过程数值研究
刘沛清, 邓学蓥
基于一维瞬变流模型,对高坝下游水垫塘内多级底板块缝隙层中的脉动压力传播机理进行了数值研究,详细地分析了不同板块缝隙层中脉动压力的变化特征,以便为水垫塘底板块的受力分析提供科学依据.
1998, 30(6): 662-671. doi: 10.6052/0459-1879-1998-6-1995-175
非传播孤立波和表面张力
周显初
讨论关于表面张力的实验与理论分析之间的矛盾.把表面张力的能量当作高阶小量、导出了非传播孤立波的基本方程,得到的解与实验结果相符.
1998, 30(6): 672-675. doi: 10.6052/0459-1879-1998-6-1995-176
规范形网络中的混沌吸引子
陈永红, 徐健学, 方同
讨论多余维Hopf分叉三阶规范形的普适开折形成的网络更进一步的复杂动力学行为.通过对余维二Hopf分叉的规范形网络多级分叉的分析,发现在参数空间的某个区域会出现二环面,将S形非线性加入规范形网络,在出现二环面的区域内可以出现混沌.本文给出了该混沌吸引子的相图及其二阶Poincare映射的图景.由这些图可以看到该混沌吸引子具有非常奇妙的形态:某些二阶Poincare映射像一只逼真的蝴蝶.
1998, 30(6): 676-681. doi: 10.6052/0459-1879-1998-6-1995-177
脆性材料在双向应力下的断裂实验与理论分析
包亦望
研究了脆性材料在双向应力下的断裂特性和失效机理,特别是在平行于裂纹的应力对临界断裂参数的影响方面进行了实验上和理论上的研究.采用玻璃、陶瓷等脆性材料进行了平面双向拉伸和单向拉伸试验,并对实验结果进行比较.观测直通裂纹的启裂和扩展过程,证明了双向应力对裂纹驱动力有明显影响,讨论了裂纹扩展的应变准则.
1998, 30(6): 682-689. doi: 10.6052/0459-1879-1998-6-1995-178
粘弹性矩形板的混沌和超混沌行为
程昌钧, 张能辉
从薄板Karman理论的基本假设出发;利用线性粘弹性理论中的Boltzman叠加原理,建立了粘弹性薄板非线性动力学分析的初边值问题,其运动方程是一组非线性积分──微分方程.在空间域上利用Galerkin平均化法之后,得到了变型的非线性积分──微分型的Duffing方程.综合利用动力系统中的多种方法,揭示了粘弹性矩形板在横向周期激励下的丰富的动力学行为,如不动点、极限环、混沌、奇怪吸引子、超混沌等,其中,混沌和超混沌是交替出现的.
1998, 30(6): 690-699. doi: 10.6052/0459-1879-1998-6-1995-179
带脱层的复合材料层板屈曲分析中的接触问题
胡宁, 胡彬, 姚振汉, 福永久雄, 关根英树
用基于Mindlin板理论的有限元方法进行了带脱层损伤复合材料层板的屈曲载荷分析.为了处理在屈曲模态中上下脱层之间的接触问题,我们提出了一种有效的算法.在这种算法中,首先用一阶灵敏度分析和二次规划方法相结合的选代算法算出接触区域的虚拟力,然后将这种虚拟力转化成一些假想弹簧的刚度系数,并对原始刚度矩阵进行修正.数值算例表明本算法可以有效地克服屈曲模态中上下脱层之间的相互贯穿.同时,还对脱层的大小,形状和位置对屈曲载荷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1998, 30(6): 700-710. doi: 10.6052/0459-1879-1998-6-1995-180
有限转动张量的保角参量及在多柔体系统中的应用
齐朝晖, 唐立民
采用保角转动参数描述了多体系统中的大转动张量.该方法消除了传统的欧拉参数描述所必需的约束方程,并且适于大变形部件的建模需要.利用以上结果建立了含大变形梁状部件的多体系统的力学模型.
1998, 30(6): 711-718. doi: 10.6052/0459-1879-1998-6-1995-181
基于小波理论的悬臂板压电动力控制模式
周又和, 王记增
采用Daubechies小波理论的尺度函数变换,建立了由压电片感应器(sensors)的观测电量识别悬臂板结构变形的一一对应显式关系,从而克服了传统模态方法因逆矩阵求解在某些情形下得不到保证而导致观测失效的不足.随后基于小波尺度函数变换,对于悬臂板建立了具有位移与速度信号反馈的压电致动控制动力模式.由于小波尺度函数逼近具有自动滤除高频分量的能力,建立的控制模式将不会出现由观测溢出与控制溢出耦会造成的不稳定性.数值结果表明:控制方法在抑制外界干扰方面要快于传统方法.
1998, 30(6): 719-727. doi: 10.6052/0459-1879-1998-6-1995-182
各向异性介质波动问题的时域边界元法及实验验证
张楚汉, 刘海笑, 王光纶, 励争
对前已建立的各向异性介质波动问题的时域边界元计算模型进行了实验验证.用单向纤维增强光弹性复合材料模拟正交异性介质,用冲击加载,加载方向与纤维方向分别成0°,90°及45°角度,进行了正交异性动态光弹性实验及动态应变测量,并同时对该模型进行了时城边界元计算.将时域边界元方法计算出的应力分量代入正交异性动态光弹性的动态应力-光性定律,得到双折射条纹级数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将其与动态光弹性实验的结果进行比较;此外,由动态电测获得的应变响应曲线推算出应力时程;与时城边界元计算出的应为响应曲线也进行了比较.两种情况下,时域边界元的计算成果均与实验成果吻合较好,从而证明该各向异性介质波动问题的时域边界元计算模型具有较好的精度及稳定性,可用于各向异性介质的动态问题特别是波传播问题的分析研究.
1998, 30(6): 728-736. doi: 10.6052/0459-1879-1998-6-1995-183
绕壁面小障碍物的湍流边界层研究
沈新荣, 崔良成, 章本照
采用RNGK-ε模型,对统平板壁面上的条柱、方柱等多种不同形状二维小障碍物的固壁剪切湍流进行数值研究,获得了小障碍物下游回流区及其发展区的时均速度场、回流分离点长度和湍流边界层厚度,计算结果与实验比较吻合良好.结果表明,小障碍物在壁面上的设置,明显地改变了平板壁面边界层的湍流形态和结构.
1998, 30(6): 737-742. doi: 10.6052/0459-1879-1998-6-1995-184
刚杆状聚合物和混合层中拟序结构的相互影响
余钊圣, 林建忠
用港方法(即Galerkin方法)求解多球刚杆模型位型空间分布函数的扩散方程,用拟谱方法求解物理空间的N-S方程,同时得到了加入刚杆状聚合物分子的二维混合层中拟序结构的演变过程和聚合物分子的最可几取向.计算结果较为合理地描述了聚合物分子和拟序结构的相互影响.||关键词##4多球刚杆分子模型;;混合层;;拟序结构;;谱方法
1998, 30(6): 743-747. doi: 10.6052/0459-1879-1998-6-1995-185
振动控制设计中的等价鲁棒性极点配置问题
李书, 卓家寿, 任青文
本文首先用Householder变换将状态反馈鲁棒极点配置问题做一等价转换,然后基于以鲁棒度量尽可能小为准则确定相应的非线性规划问题,应用一种优化方法得到所求非线性规划问题的总体优化解.由于经过转换后的等价状态反馈鲁棒极点配置问题中的状态矩阵为上Hessenberg矩阵形式,这有利于迭代过程中的减少计算量,为工程应用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1998, 30(6): 748-753. doi: 10.6052/0459-1879-1998-6-1995-186
对“二阶迎风TVD数值格式在非平衡高超声速钝体绕流中的应用”一文的意见
高树椿, 黎作武
1998, 30(6): 754-756. doi: 10.6052/0459-1879-1998-6-1995-187
对“二阶迎风TVD数值格式在非平衡高超声速钝体绕流中的应用”一文的讨论
胡光初
1998, 30(6): 757-760. doi: 10.6052/0459-1879-1998-6-1995-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