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I、Scopus 收录
中文核心期刊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1998年  第30卷  第2期

显示方式:
论文
时间发展平面混合流的三维演化
傅德薰, 马延文
采用高精度差分方法和群速度控制方法,求解三维可压缩NS方程,直接数值模拟了时间发展的平面混合流.研究了平面混合流三维拟序结构的形成及发展.给出了流动失稳后涡的卷起,相邻两涡的对并,激波的形成及发展.指出,涡对并所诱导产生的激波对三维拟序结构的形成及发展过程是重要的.
1998, 30(2): 129-137. doi: 10.6052/0459-1879-1998-2-1995-108
气液两相涡街稳定性的研究
李永光, 林宗虎
通过气液两相涡街试验研究和理论分析,首次得出了当有稳定的气液两相涡街发生时,气液两相涡街结构参数的取值及变化规律
1998, 30(2): 138-144. doi: 10.6052/0459-1879-1998-2-1995-109
含气多孔介质卸压层裂的间隔特征——突出的前兆
俞善炳, 谈庆明, 丁雁生, 孟祥跃
含气多孔介质在卸压下的拉伸破坏有两种模式———层裂和突出.达到或超过临界破坏条件,引发骨架层裂破坏;达到或超过更强一些的临界突出条件,则引发突出.从采煤实践中逐次掘进的长过程看,层裂是已达破坏条件而未到突出条件的情况,进一步发展可能引发突出.实验表明层裂显现规律的间隔特征,因而与层裂相关的瓦斯浓度变化和地音信息可以认作是突出的前兆.如果在内部形成破坏区,渗流场与应力场的耦合有可能导致延时突出、石门自揭(岩石巷道掘进过程中临近煤层时岩体失稳破坏)等一类现象,显现强的时效特征,其时效是由渗流过程控制的.
1998, 30(2): 145-150. doi: 10.6052/0459-1879-1998-2-1995-110
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本构关系的研究
胡时胜, 刘剑飞, 王梧
介绍用大尺寸分离式Hopkinson压杆对四种密度的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进行高应变率实验,完整地给出了这种材料在103/s高应变率下的包括弹性区、屈服区和致密区变形全过程的动态应力应变曲线,并提出了包括应力、应变、应变率和密度等参量的本构关系.
1998, 30(2): 151-156. doi: 10.6052/0459-1879-1998-2-1995-111
高分子材料注塑固化阶段的残余应力分析
徐千军, 余寿文
在结晶性高分子材料注塑过程的固化阶段,温度分布、材料细观结构和应力应变之间相互耦合,因而其变化规律非常复杂.本文在井上等人考虑材料细观结构变化的金属热加工工艺应力分析[3~6]的基础上,发展了一套用于高分子注塑固化阶段残余应力分析的本构描述和有限元分析方法.在本构模型中,同时考虑了温度变化、结晶和“冻结取向”对变形的贡献.
1998, 30(2): 157-167. doi: 10.6052/0459-1879-1998-2-1995-112
有限长压电层合简支板自由振动的三维精确解
高坚新, 沈亚鹏, 王子昆
基于三维弹性理论和压电理论,导出了有限长矩形压电层合简支板的动力学方程及相应的边界条件,给出了一种求解压电层合板自由振动三维精确解的方法;分析了正、逆向压电效应对层合板振动频率的影响.本文所述的方法和结果对于求解其他三维动态问题,验证、比较其他简化模型、有限元计算结果以及工程应用都有指导意义.
1998, 30(2): 168-177. doi: 10.6052/0459-1879-1998-2-1995-113
谐和与窄带随机噪声联合作用下Duffing系统的参数主共振
戎海武, 徐伟, 方同
研究了Dufing振子在谐和与窄带随机噪声联合激励下的参数主共振响应和稳定性问题.用多尺度法分离了系统的快变项,并求出了系统的最大Lyapunov指数.本文还分析了失稳及跳跃现象,及系统的阻尼项、非线性项、随机项、确定性参激强度对系统响应的影响.数值模拟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是有效的.
1998, 30(2): 178-185. doi: 10.6052/0459-1879-1998-2-1995-114
按频带顺序排列的小波包新算法及应用
曾宇清, 王卫东, 贺启庸
小波分析是一个国际研究热点.小波包算法结果包含了Malat算法结果.小波包原算法是按小波包基顺序排列的,本文提出按频带顺序排列的小波包新算法,数值模拟以及实际应用都说明了它的正确性和优越性.对小波理论的工程化具有重大意义
1998, 30(2): 186-192. doi: 10.6052/0459-1879-1998-2-1995-115
无单元法及其工程应用
周维垣, 寇晓东
无单元法可以求解复杂边界条件的边值问题,它只需结点信息而不需单元信息,故信息简单,特别适用于岩土工程数值分析.它的理论基础是滑动最小二乘法.本文对无单元法的基本理论作了研究,并用算例说明了研究成果.
1998, 30(2): 193-202. doi: 10.6052/0459-1879-1998-2-1995-116
力学系统的扩散运动及量子化
杨明炎, 梅凤翔, 郭永新
研究位形由扩散过程定义的力学系统.利用变分的路径计算给出系统广义坐标表示的动力学方程,该方程连同连续方程描述系统量子波动随时间演化的概率进程.文末的表示定理指出,在满足适当正规条件的扩散过程和Schrdinger方程的解(波函数)之间存在一一对应关系
1998, 30(2): 203-212. doi: 10.6052/0459-1879-1998-2-1995-117
基于神经网络与光纤传感阵列的结构状态监测方法
杨建良, 郭照华, 向清, 黄德修
以探测机敏复合材料与结构内应变、应力及损伤等物理状态的位置信息为目的.提出了一种新颖的可内埋于材料与结构内作为结构状态监测用的强度调制型光纤传感阵列网络,并采用人工神经网络来处理传感阵列输出的并行分布式传感信号,阐述了适用的Kohonen网模型及其变化形式,给出了仿真实验结果
1998, 30(2): 213-219. doi: 10.6052/0459-1879-1998-2-1995-118
疲劳剩余强度的可靠性研究
曾珊, 凌树森
利用断裂力学,疲劳和可靠性分析方法,对疲劳过程中的剩余强度进行了研究,.通过七组试样的试验,得到了发动机连杆材料18CrNiWA钢的PRSN曲线(即失效概率剩余强度疲劳应力循环寿命曲线).本文的分析方法对其他承受疲劳载荷的零部件和材料,具有重要的推广应用价值.
1998, 30(2): 220-228. doi: 10.6052/0459-1879-1998-2-1995-119
流固耦合介质轴对称动力问题解法的改进
孔令伟
用直接求解常微分方程组解文[1]所得的控制方程,减少了传递矩阵计算工作量,避免了子阵求逆,使问题的求解得到了简化
1998, 30(2): 229-232. doi: 10.6052/0459-1879-1998-2-1995-120
具有压电材料弹性环形板的屈曲
姚林泉, 胡银燕
对在不同位置粘有任意多对压电片的弹性环形板在电压和径向压力作用下的轴对称屈曲进行了研究.根据压电效应的等效作用量,初参数法以及传递矩阵方法得到了环板屈曲的特征方程.对不同位置及不同宽度的压电片,计算了结构的屈曲载荷.并得到了稳定性边界曲线.
1998, 30(2): 233-237. doi: 10.6052/0459-1879-1998-2-1995-121
脆性岩石断裂破坏机理的边界配位法分析
谢和平, 朱哲明, 范天佑
针对裂纹表面承受载荷时的应力条件,提出了新的应力函数,该应力函数对于各种裂纹模型、各种边界条件、各种边界形状、裂纹表面自由或承受均布载荷等均适用.并利用边界配位法,计算了在压缩载荷下,岩石内部裂纹的应力强度因子(SIF),给出了关于岩石断裂破坏的一些新结论
1998, 30(2): 238-246. doi: 10.6052/0459-1879-1998-2-1995-122
表面能对纳米颗粒的晶格收缩和固有频率的影响
黄再兴, 郑泉水
由于纳米颗粒具有很大的比表面积,因此,表面能对它的力学性能有着不可忽略的影响.本文给出了由表面能所导致的纳米颗粒晶格收缩效应的解析结果,与试验观察定量上相当一致;计算了表面能对纳米颗粒固有频率的影响,预测了由于表面能的影响,纳米颗粒出现的“振动软化”现象.
1998, 30(2): 247-251. doi: 10.6052/0459-1879-1998-2-1995-123
多点碰撞动力学的规范求解
章定国
物体间的碰撞是工程技术中一个重要研究课题.大多数的研究工作都是集中在多刚体系统碰撞动力学问题的研究.在多刚体系统中,两个刚体之间是用一个铰连接的.但是,还存在另一类型的碰撞系统,在这类碰撞系统中,相碰的物体间没有铰存在.物体可能是自由的,也可能是被其周围环境约束的,但在物体之间没有铰的联系,这种碰撞问题称作为“分离式碰撞问题”,物体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仅仅在碰撞过程中存在.本文对这类“分离式碰撞问题”进行了研究,并且给出了一组解决这类问题的通用公式.这些公式可以方便地编程和计算,从而实现了多物体间的多点碰撞的动力学求解
1998, 30(2): 252-256. doi: 10.6052/0459-1879-1998-2-1995-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