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I、Scopus 收录
中文核心期刊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1982年  第18卷  第2期

显示方式:
论文
弹性结构理论中两类算子的正定性和紧致性的统一证明
王大钧 胡海昌
本文以弹性结构理论与三维弹性力学的力学联系为背景,即以两者之间的变形联系、应变能联系、动能联系为依据,运用泛函分析的简单性质,对弹性结构理论中两类算子的正定性和紧致性作了统一证明。特别地,这些结论可用于具有相当广泛的边条件的弹性薄壳、组合弹性结构等结构理论。
1982, 18(2): 111-121. doi: 10.6052/0459-1879-1982-2-1982-013
平面叶栅气动设计的最优化理论(Ⅱ)
刘高联
本文在前文[1]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更完密的平面叶栅最优化理论,主要改进有:1)通过积分关系法和新的人工镶配术的处理,将叶栅最优化问题归化为一个更为完密的带有多个不等式型设计约束的最优控制问题;2)改用了连续型变换术,以求解带相约束的最优控制问题;3)采用了更先进的湍流边界层解法和分离准则,本理论的主要特点是能统一考虑各方面(气动、强度、振动、冷却、工艺等)的设计约束,故所得最优解是现实可行的。本文暂限于研究不可压缩流动,但本理论可较直接地推广到可压缩流动、任意旋成面叶栅以及轴流式三元转子上去。
1982, 18(2): 122-128. doi: 10.6052/0459-1879-1982-2-1982-014
有限封闭含水层系越流问题的精确解
陈钟祥 庞之垣 姜礼尚
本文在有限封闭含水层系的普遍情形下求得了解的结构,对均质的圆形地层中有一口圆心井的典型情形,则获得了问题的精确解。本文对地下水资源的评价和利用问题,多油层油田的开发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同时,可以作为解决大城市地面沉降问题的一个方面的理论依据。
1982, 18(2): 129-143. doi: 10.6052/0459-1879-1982-2-1982-015
激波与小扰动波的相互作用(激波稳定性问题)
徐复
本文讨论朗道和栗弗席兹意义下的激波稳定性问题,也就是求解激波与小扰动波的相互作用问题。在无耗散介质的定常、平面激波两边产生了小扰动。朗道等假定小扰动波传播方向是垂直于激波的,得到的稳定条件是M_>1,M_2<1。我们则把小扰动波取为二维的,即推广为小扰动波可以斜着激波传播的情形,这是更常见的。结论是,无论按群速度方向来区分趋向波和离散波,还是像朗道等那样,按相速度方向来区分趋向波和离散波,既便满足条件M_1>1,M_2<1,对于某些纵向扰动波长与频率范围的声波而言,激波都不稳定。接着提出了几个实验,根据可能的实验结果讨论了趋向波与离散波的定义应按相速度方向还是群速度方向,说明了其意义。对于管道内的定常激波有类似结果。
1982, 18(2): 144-154. doi: 10.6052/0459-1879-1982-2-1982-016
非牛顿幂律流体沿倾斜面流动的稳定性
范椿
本文研究了对于二维扰动非牛顿幂律流体在重力作用下沿倾斜面流动的稳定性,得到临界雷诺数作为幂律指数n和平板斜率β的函数,并对于n-1-0.15的情况进行了计算。
1982, 18(2): 155-160. doi: 10.6052/0459-1879-1982-2-1982-017
四边简支矩形板稳定问题的精确解
柳春图
本文从三维弹性力学出发,推导了四边均匀受压简支矩形板的临界载荷公式,并进行了数值计算与经典理论及考虑剪应变薄板理论进行了分析比较。
1982, 18(2): 161-165. doi: 10.6052/0459-1879-1982-2-1982-018
固定式厚管板的弯曲问题
刘人怀
本文应用E.Reissner的厚板理论对高压固定式热交换器管板的弯曲问题进行了研究,给出了厚管板在固定和简支两种边界条件下的应力和挠度的解析公式。由实例说明,理论值与试验值相当符合,本文公式可供厚管板设计时参考。
1982, 18(2): 166-179. doi: 10.6052/0459-1879-1982-2-1982-019
假想分子与化学平衡
朱如曾 孙祉伟
为了简化在求算有化学反应的气态物质的宏观热力学性质时所用到的概念和方法,本文引进“假想分子”的概念,导出了其化学势μ和绝对活度z=e~(μ/kT)的表达式。这样即可对化学平衡作出全新的物理解释,证明了化学平衡时,反应物的假想分子与生成物的假想分子可用统一的玻尔兹曼分布来表示,从而把有化学反应与无化学反应的体系统一了起来,并且简化了化学平衡时各能态上粒子数的计算方法。
1982, 18(2): 180-187. doi: 10.6052/0459-1879-1982-2-1982-020
偏振差动式LDA的测速机理及其应用
孙厚钧 董曾南 宋传琳 陶晓峰
本文首先讨论了LDA对湍流脉动具有的动态响应特性。然后分析了两个振动面正交的光束在施测点所形成的椭圆偏振图样,证明45°向偏振的图样与135°向偏振的图样在空间上错开λ/(4sinθ/2),而两个光电检测器输出的电讯号则互差180°相位角,对Bossel,Rudd及Durstr在此问题上的见解提出了异议。文中提供了利用自制的LDA所测明槽水流边界层粘性底层中速度分布的资料。
1982, 18(2): 188-194. doi: 10.6052/0459-1879-1982-2-1982-021
交流电磁流体直接发电的粘性影响
潘良儒 严钟敏
本文在磁雷诺数不作任何限制的条件下,对直管感应式发电器(图1)计算了粘性对电参数和流场的影响,并着重探索各种因素对功率因子的影响。
1982, 18(2): 195-201. doi: 10.6052/0459-1879-1982-2-1982-022
应用构造面主曲率研究油气藏裂缝问题
曾锦光 罗元华 陈太源
裂缝性储油构造的特征是:储集油、气的空间是储层裂缝(主要是张裂缝);同时,裂缝也成为油、气运移的通道。因而储层中裂缝的密集带,必然成为油、气的富集区。为了获得高产,应把井位正确的部署在裂缝发育部位上,但储层深埋于地下,如何分析研究其裂缝分布规律,便成为具有重要实际意义的课题。
1982, 18(2): 202-206. doi: 10.6052/0459-1879-1982-2-19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