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I、Scopus 收录
中文核心期刊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1958年  第2卷  第3期

显示方式:
论文
在弹性及塑性范围内薄壁杆件稳定问题
黄克智
弗拉索夫的彈性薄壁桿件平衡和穩定理論是建立在關於變形的兩個假設上,即截面中心线為剛性及中心面上剪切變形為零的假設。在這兩個假設的基礎上,沙倪金及梅綏路棉会討論在塑性範圍內薄壁桿件之穩定問題,在文獻[3,5]中,作者從簿殼在彈性及塑性範围的一般理論出發,利用數量級比較的方法來探討薄壁桿件的平衡問題,並證明了只有當薄壁桿件的縱向、横向尺寸及厚度滿足一定的數量级關係或載荷滿足一定的條件時,軸向變形ε_(11)才服從扇形規律。本文根據同樣的方法來探討薄壁桿件在彈性及塑性範圍內的穩定問題,研究弗拉索夫理論的適用範圍。區別了兩類不同的載荷情况(§1),得到不同的穩定基本方程。在第二類載荷情况下,當縱向分佈載荷為零時,彈性穩定基本方程與弗拉索夫的方程相符;當薄壁桿件受軸向或偏心壓縮時,塑性穩定基本方程与梅綏路棉的方程大致相符。文中指出梅綏路棉求折減截面方法的若干錯誤,並建議用“彈性解方法”來逐次近似
1958, 2(3): 181-198. doi: 10.6052/0459-1879-1958-3-1958-015
金属的拉伸试验及其在确定塑性金属性质的应用
W.特洛兹考夫斯基 师昌绪
近年來用拉伸試驗來確定金屬塑性性質的問題曾引起廣泛的討論。作者們提出了許多關於應力-應變的經驗關係式;這樣找出來的公式的數目當然可以是無限多的。1945年W.R.0sgood發表了一篇文章,對文獻中巳出現了的廾多個應力-應变曲綫的解析公式作了批判性的分析,這些公式大致和實驗結果是符合的,但是它們的主要缺點是它
1958, 2(3): 199-206. doi: 10.6052/0459-1879-1958-3-1958-016
塑性理论的一些现代问题
А.А.依留辛 林鸿荪
物體及介質塑性經形的力學方面研究的發展在近年來是沿着三個基本方向進行的。第一方面研究塑性理論的一些物理基礎,即關於運動學元素(變形張量、变形率張量等等)和應力、其随時間的改變以及和溫度之間的聯系的法則。第二方面是發展結構、物体及介質的應力、变形、流動、動力學的計算以及確定强度條件的有效方法。第三方面是發展這
1958, 2(3): 207-218. doi: 10.6052/0459-1879-1958-3-1958-017
连续矩形板——在板平面内有张力或压力与垂直于板面的荷重共同作用的及在弹性地基上的连续板
张福范
與連續梁相似,在彈性薄板的理論中有連續的矩形板。迦遼金()曾研究了四邊簡支並在跨度的中間部分內為剛性支座所支承的連續板,並得到了與梁的三彎矩方程相似的方程,以計算在板的中間支座上方的諸截面內的彎矩。本文將進一步討論沿板的長度有張力或壓力舆垂直於板面的荷重共同作用的連續矩形板。
1958, 2(3): 219-231. doi: 10.6052/0459-1879-1958-3-1958-018
弹塑性圆板大挠度问题
古国纪 顾缪琳
關於彈塑性板的小撓度問題已有不少工作,如D.Trifan、及等,但關於彈塑性板的大撓皮問題的工作則為數不多,據作者們所知,有P.M.Naghdi及採用数值积分方法,運算甚為繁複;在得出基本方程后,簡略地討論了如何
1958, 2(3): 232-243. doi: 10.6052/0459-1879-1958-3-1958-019
绕桥墩的亚表面波速运动
杜珣
本文是用氣體動力學的方法,處理亞表面波速繞橋墩的流動問題。內容分兩部分,前一部分是用茹拉夫列夫已運用到水力學上面的赫里斯基阿諾維奇方法來建立繞橋墩流動的解,並與实验進行了比較;后一部分是把多姆勃羅夫斯基處理亞聲速氣流的方法應用到亞表面波速的水力學問题上,並建立了繞橋墩流動的更為準確的解。
1958, 2(3): 244-254. doi: 10.6052/0459-1879-1958-3-1958-020
马克思主义再生产理论的数学分析(三) 在实现扩大再生产时第一部类和第二部类所必需满足的上升比例关系,以及它们的经济意义的分析
何祚庥 罗劲柏
在這篇文章中,主要是討論兩年之間和多年之間兩大部類生產上升比值的相互關係問題。我們給出了一個决定兩大部類生產增漲速度的公式。根據這些数量關係的分析,我們還論證了國家計划機關得以实現计划領導的理論根據,指出資本主義制度下必然要爆發經濟危機的原因,指出軍事生產為什麼不能最終地擺脫危機。根據上述理論,還論證了為什么社會主義可以有比資本主義更快的生產增漲速度,討論了建設社會主義時在生產資料和消費資料增漲速度方面一般所應?值拇溯^合理的比例关係。此外我們還對於輕工業在國民經濟中的發展問題進行了若干分析。在上兩篇文章中曾討論了不斷實現擴大再生產和生產的高速增漲的條件。現在我們要更具體地分析一下,在實現擴大再生產時,第一部類生產和第二部類生產上升比值之間應該保持什么样的比例關係,以及在不同社会制度下,第一部類和第二部類生產的上升最大比值是什么。深入地探討這些問題將有助於對經濟危機理論的理解和國民經濟計劃的編制。本文將分成五節來敘述?谝还潓⒂懻撓柔醿赡曛g第一部類和第二部類生產增漲比值之間所應遵循的比例关係。第二節和第三節將分別討論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制度下生產增漲的最大比值問題,以及連续幾年的土升比值間的相互關係。第四節是根據实際的生產增涨的情况,對於前三節所探討的理論進行了若干修正,第五節對於我們现在所採用的理論的一些缺點,進行了一些討论。
1958, 2(3): 255-275. doi: 10.6052/0459-1879-1958-3-1958-021
特殊运输问题的图解
陈百屏
討論西奇可克問題的一種特殊情况:諸運費單價C_(ij)的調整量Q_(fgij)=C_(fg)+C_(ij)-C(fj)-C_(ig),當f
1958, 2(3): 276-282. doi: 10.6052/0459-1879-1958-3-1958-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