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I、Scopus 收录
中文核心期刊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1987年  第19卷  第5期

显示方式:
论文
溶质在作圆管层流的非牛顿流体中的分散及外围层效应
陆章基
本文考察溶质在作圆管层流的偶应力两层流体中的分散规律,重点考察外围层效应和偶应力效应,利用TayLor简化假定,在一定边界条件下,导出相对浓度分布和等效扩散系数的解析式,并作数值计算。分析外围层诸因素ε、δ和(?),以及偶应力参数(?)和(?)的效应,单层偶应力流体和两层牛顿流体中的分散可视为本文的特殊情形,此外,本文还改正文[6]中的错误。
1987, 19(5): 391-400. doi: 10.6052/0459-1879-1987-5-1987-049
曲率和旋转对离心叶轮叶片上湍流边界层的影响
朱报祯
本文将曲率和旋转项引入二维湍流边界层动量方程中,导出动量损失厚度的积分关系式。分析了曲率和旋转对湍流结构的直接影响,并提出壁面速度分布律的修正表达式。
1987, 19(5): 401-407. doi: 10.6052/0459-1879-1987-5-1987-050
电化学法测量壁面处的湍流速度梯度
毛卓雄 T.J.Hanratty
本文介绍了用一半圆电极对同时测量壁面上轴向与横向速度梯度湍流脉动的方法,并对电化学法测量的频率响应进行分析和实验验证,提出对测量结果修正的方法。
1987, 19(5): 408-416. doi: 10.6052/0459-1879-1987-5-1987-051
弹性力学的Fredholm积分方程组解法中构造影响函数的几种方法
林晓 王良国
本文就弹性力学的Fredholm积分方程组解法中如何构造影响函数的问题,在总结已有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了四种基本方法:点源法,分布源法,保角变换法和极限法,并论述了各方法的应用范围。
1987, 19(5): 417-425. doi: 10.6052/0459-1879-1987-5-1987-052
置于液体表面上的梁的塑性动力响应分析
夏川 杨桂通
本文讨论了置于液体表面上的梁在一般的非对称变形模式下的塑性动力响应问题。文中采用了复域内格林函数解法,将势函数的Herbert问题转化为对Cauchy型奇异积分方程的求解。并用此方法讨论了简支梁和悬臂梁的塑性动力响应问题。结果表明,这类问题的已有的解均为本文给出的一般变形模式下解的特例。
1987, 19(5): 426-435. doi: 10.6052/0459-1879-1987-5-1987-053
弹塑性理想H截面压杆的分支和后屈曲分析
程莉 杨卫 黄克智
利用一个具有理想H截面杆的弹塑性分析模型,本文阐述了约束直杆自任意低于Karman载荷的初始状态下准静态释放后的全部屈曲过程。其重点在于探讨由杆凸侧逐点变化的弹塑性加卸载历史所产生的影响。
1987, 19(5): 436-444. doi: 10.6052/0459-1879-1987-5-1987-054
弹性曲杆的稳定性问题
武际可 黄永刚
本文给出空间任一曲杆在弯扭联合作用下的稳定性问题的一般讨论,并且给出了曲杆某一平衡状态的扰动量所满足的方程组(28)—(36),在适当的边界条件下,这些扰动量的非零解对应于临界状态。文末用这组方程具体讨论了五个实际例子,这些例子有些结果是新的,有些是用新的方法去处理老问题。
1987, 19(5): 445-454. doi: 10.6052/0459-1879-1987-5-1987-055
横观各向同性轴对称问题的加权残数法及其工程应用
章亮炽 丁浩江
利用文[1,5]的理论,本文提出用两个调和函数的方法求解横观各向同性的轴对称问题,将它引入加权残数法,推得了一系列简洁的边界型最小二乘配法公式,就结构工程和岩土工程的两个例题作了计算,得到了有用的结论。本文的方法比列赫尼茨基的重调和函数法更为简便。
1987, 19(5): 455-460. doi: 10.6052/0459-1879-1987-5-1987-056
两自由度耦合van der Pol振子的拟主振动解
刘炼生 黄克累
本文运用非线性系统的模态方法研究了两自由度耦合van der Pol振子。从退化系统稳定的主振动解出发,得到了原系统的拟主振动解,并给出了系统周期运动的条件,讨论了系统周期解、概周期解的分叉。
1987, 19(5): 461-470. doi: 10.6052/0459-1879-1987-5-1987-057
零维物质体和微态物质体
张进敏
在这篇文章里,R.G Muncaster的零维弹性体被推广到一般的高阶零维物质体。从非极连续介质力学理论出发,我们推出了零维物质体的所有平衡方程和热力学不等式。再从这些方程和不等式推出微态物质体的相应平衡方程和热力学不等式。这样,我们在零维物质体理论和微态物质体理论之间建立了一个类似于刚性质点力学和古典非极连续介质力学之间关系的关系。
1987, 19(5): 471-477. doi: 10.6052/0459-1879-1987-5-1987-058
加强空心圆柱中纵向贯穿裂纹的热击应力强度因子
汤任基
本文研究了带纵向贯穿裂纹的加劲空心圆柱的热击问题,文中对圆柱内腔突然冷却热击时所引起的温度变化、应力场及热击应力强度因子等问题,作了分析与计算,数值结果绘制了图形,这可供实际参考使用。
1987, 19(5): 478-482. doi: 10.6052/0459-1879-1987-5-1987-059
理想弹塑性材料平面应力Ⅰ型裂纹尖端的弹塑性场
靳志和 余寿文
本文参照文献[1,2,3],重新研究了理想弹塑性材料平面应力Ⅰ型裂纹问题。构造了一种不存在应力间断线的裂纹尖端局部应力场,并导出了塑性区中的奇异塑性应变场。
1987, 19(5): 483-487. doi: 10.6052/0459-1879-1987-5-1987-060
对“有限变形梯度‘和分解’的一点探讨”的讨论
陈至达
认识一个理论中出现的新概念和新计算方法往往要通过许多讨论.作者对于文[1]的讨论深表欢迎.但综观全文,觉得它也有欠妥之处,现就几个问题发表个人看法如下: (1)从论点可以看出,文[1]将刚体转动和变形体转动二个概念混同起来.实质上,前者仅是后者的一个特例.当一个微小圆球形变为椭球时,通过球心各线段的转动角是空间分布函数.曾采用线段转动角正切的积分均值作为一点转动状态的参量,但未成功地解决转动计算.极分解定理人为地硬性假定将形变体运动分离为刚性转
1987, 19(5): 488-489. doi: 10.6052/0459-1879-1987-5-1987-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