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I、Scopus 收录
中文核心期刊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1986年  第18卷  第6期

显示方式:
论文
矩形截面直管中的振荡流动
林同骥 浦群
通过解析求解纳维尔-斯托克斯方程,本文给出了矩形截面直管中的层流振荡流动解。该解适用于不同的截面高宽比r和不同的振荡流动雷诺数。对典型的r和λ(雷诺数的平方根),给出了振荡流动速度的振幅比和相位差的等值线分布以及振荡流动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可以看出流动的速度分布如何从低频高粘性类型向高频低粘性的边界层流型逐渐变化;也可以看出管的边壁和角部对振荡流动的影响。当振荡频率ω为零时,本文结果即成为通过矩形截面定常管流的Stokes解。
1986, 18(6): 481-491. doi: 10.6052/0459-1879-1986-6-1986-063
论气体混合物和两相流中的压强和热流
刘大有
本文首先给出单流体模型和双流体模型中压强和热流等物理量的两种不同定义。然后通过引入流场中某面元dS的动置流密度M和能量流密度δ来讨论压强和热流等量的物理意义。指出,在描述混合物运动的守恒方程中以采用单流体模型定义的各量为宜,在描述组元运动的守恒方程中以采用双流体模型定义的各量为宜。本文还详细讨论了稠密混合气体中的碰撞压强和碰撞热流,说明它们的来源,它们在动量方程和能量方程中的表达形式,以及它们同通常的分压和分热流的本质差别。气固两相流可视为一种稠密的混合气体流动。两相流中关于动置方程中是否应有“惯性耦合项”的长期争论,可以用分压的两种不同定义予以澄清。
1986, 18(6): 492-501. doi: 10.6052/0459-1879-1986-6-1986-064
射流周围的赝声场和声反馈机制
颜大椿
本文介绍了射流外围赝声场的某些特性;通过赝声场的测量确定混合层中的涡对卷并位置;并由卷并位置和射流速度的关系对声反馈机制作直接验证。实验测量了赝声场和声场中压力脉动幅值的径向衰变规律:它在赝声场中符合指数衰变规律,而在声场中为r~(-2)规律。
1986, 18(6): 502-508. doi: 10.6052/0459-1879-1986-6-1986-065
Housner方程解的改正和应用
李廷生
本文对Housner方程的解进行了改正,提出以Housner方程作为振动管式含沙量测量仪和密度计的基本原理方程。导出了考虑流速影响的流体密度(或浑水密度)公式,使理论计算与实验结果比较一致。阐述了测低含沙量必须考虑流速的影响和临界流速v_c的公式是指导设计振动管的一个重要公式。
1986, 18(6): 509-515. doi: 10.6052/0459-1879-1986-6-1986-066
悬臂梁弹塑性大挠度全过程的分析
伍小强 余同希
作为Elastica理论的推广,本文分析了弹/理想塑性矩形截面水平悬臂梁在自由端受竖直集中力作用下的大挠度变形全过程。整个过程分为四个阶段:Ⅰ)整个梁为弹性;Ⅱ)塑性区扩展和加载;Ⅲ)塑性区内卸载的扩展;Ⅳ)反向屈服阶段。阶段Ⅰ和Ⅱ的解由解析的形式给出,阶段Ⅲ由解析解和数值积分解联合给出。最后对阶段Ⅳ的规律作定性的分析。计算结果与小变形解和Elastica解作了比较。
1986, 18(6): 516-527. doi: 10.6052/0459-1879-1986-6-1986-067
求解成层地基空间轴对称问题的初参数法
王林生
本文利用Laplace-Hankel变换,首先从空间轴对称问题的位移法基本方程出发,直接导出单层地基的初参数解答,然后再利用矩阵递推规律,导出多层地基在两种边界条件和两种接触条件下表面沉陷的统一公式。这些公式十分简洁,而且易于应用(不必解联立方程)。更值得指出的是,本文提出的方法,还可作为求解其它成层地基问题的标准套式。
1986, 18(6): 528-537. doi: 10.6052/0459-1879-1986-6-1986-068
变质量高阶非完整系统分析力学中的Nielsen算子和Euler算子
赵关康
本文提出与研究变质量高阶非完整系统分析力学中Nielsen算子和Euler算子的定义,建立两类算子之间关系的若干定理。应用这些定理得到变质量高阶非完整系统的若干新型运动微分方程。
1986, 18(6): 538-545. doi: 10.6052/0459-1879-1986-6-1986-069
关于有限次次谐分叉出现马蹄的讨论
刘曾荣 李德明
本文通过几个具体实例,对有限次次谐分叉进行了讨论。我们得到对中心对称系统在小扰动下,如果具有两列独立的分叉序列,那么经过有限次次谐分叉就有可能导致马蹄。对非中心对称系统,仅仅有一列分叉序列,就有可能出现马蹄。这些现象说明分叉与系统的对称性有着深刻的联系。
1986, 18(6): 546-552. doi: 10.6052/0459-1879-1986-6-1986-070
时域动态校准实验数据处理方法
黄俊钦 苗彤 王效葵
本文提出一套时域动态校准的实验数据处理方法。它可以根据时域动态校准的实验数据,求出被校传感器(或系统)的参数模型(差分方程,离散传递函数与连续传递函数),非参数模型(频率特性和阶跃响应等)与动态性能指标,同时还有检查模型回归效果的功能,可将模型计算的瞬态响应与动态校准的实验数据画在同一坐标纸上,数学模型质量的优劣便一目了然。无论时域或频域建立参数模型时,都采用了一定方式排除测量噪声干扰。所以,由参数模型计算的频率特性,比直接由实验数据用FFT算法算出的更符合线性模型的性质。由参数模型计算的阶跃响应与频率特性上计算时域与频域的动态性能指标才比较合理。文中给出一个传感器与放大器的动态校准的实验数据处理结果。
1986, 18(6): 553-557. doi: 10.6052/0459-1879-1986-6-1986-071
标定激波管的激波前沿构造和毫微秒传感器
范良藻 李国彬 李广达
标定激波管所以能用来标定传感器的各种动态性能,是由于它能提供一个远比一般传感器上升时间快得多的陡峭的阶跃压力函数.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传感器的响应速度愈做愈快,必然会提出这样一个问题,用标定激波管标定传感器,允许标定的上限频率是多少?
1986, 18(6): 558-560. doi: 10.6052/0459-1879-1986-6-1986-072
白光散斑的直接记录和非相干光分析
屠美容 韩金虎 吴阜肤
近二十余年来,激光散斑法在实验应力分析领域中广为重视.它的突出优点是灵敏度可调,无损以及能给出全场信息.测试者可根据待测应变量的大小,调节滤波孔高度,选择适当的条纹密度进行测量.因而这种方法对于弹性、塑性应变均能适用.是目前较理想、有潜力的测试手段之一.
1986, 18(6): 561-565. doi: 10.6052/0459-1879-1986-6-1986-073
力学学报1986年分类目录
1986, 18(6): 566-575. doi: 10.6052/0459-1879-1986-6-1986-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