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I、Scopus 收录
中文核心期刊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1983年  第19卷  第4期

显示方式:
论文
裂缝性油层的周期注水
陈钟祥 刘明新
本文根据并发展了最近在文献[5]中提出的双重孔隙介质中的二相驱替理论,给出了适用于任意注水情形的吸渗方程,提出了裂缝性油层周期注水的计算方法,并据此对之进行了初步的研究。结果表明,周期注水的效果将视油藏的条件而异,即使只考虑到吸渗作用,在一定的油藏条件下,如果适当选择控制方式,周期注水可明显地改善其开发效果。
1983, 19(4): 309-317. doi: 10.6052/0459-1879-1983-4-1983-044
粘性不可压缩流体定常流动的差分解法
叶敬棠
本文研究了定常N-S型方程和压力泊松方程的耦合求解。提出了一种处理压力自洽边界条件的方法,结合文[7]中给出的自调差分格式,可以对一些较复杂的粘性不可压缩流进行数值求解。
1983, 19(4): 318-324. doi: 10.6052/0459-1879-1983-4-1983-045
再论弹性力学中的广义变分原理——就等价定理问题和胡海昌先生商榷
钱伟长
本文就胡海昌先生提出的等价定理的论争,申述个人的观点和论证,与胡海昌先生商榷。本文主要论证了下列三点: (1)通过待定的拉格朗日乘子法证明了胡海昌-鹫津久一郎原理(下文简称胡鹫原理)的三类变量之间并不独立,应力应变关系仍然是应力和应变之间应该首先满足的变分约束条件。这个变分原理只是在形式上有应力、应变、位移三类变量,在实际上,这些变量中只有两类是独立的。(2)通过高阶拉格朗日乘子法,我们求得了比胡海昌鹫津久一郎原理的泛函更一般形式的具有三类变量的变分泛函,而且证明有无穷个这样的变分泛函。利用唯一性定理,我们证明了这些泛函的变量中必须满足应力应变关系这个条件。同样也证明了胡鹫原理并不是三类变量都独立的和没有任何约束条件的完全的变分原理,而是一个以应力应变关系为变分约束条件的变分原理。(3)在应力应变关系的变分约束条件下,我们证明了Hellinger-Reissner原理和胡鹫原理的等价定理。本文的结论是:等价定理是正确的,并非象胡海昌先生所指的那样是“误解”。郭仲衡、戴天民、陈至达、刘殿魁、张其洁、邬瑞铎、奚肖风等通过各自的努力,在各种变分问题上论证了等价定理,都是正确的,没有什么“误解”,更没有“误入迷途”。胡海昌先生认为大家都有“误解”的原因,似乎在于当年胡海昌先生建立泛函时,采用了猜试再猜试的方法,无法证明三类变量之间,究竟是完全独立的,还是存在着什么变分约束条件。
1983, 19(4): 325-340. doi: 10.6052/0459-1879-1983-4-1983-046
极限分析中新的上、下限定理
钟万勰
本文在文[1]的极限分析一般变分式的基础上,进行了发展,导出了极限乘子的新的上、下限定理。由本文上、下限定理决定的极限乘子的上、下限将比经典的上、下限定理给出的更为靠近准确解。然后又对于两种权因子得到的上、下限进行了比较。最后,在新的上、下限定理的基础上,建议了一套推求极限乘子的计算机算法。
1983, 19(4): 341-351. doi: 10.6052/0459-1879-1983-4-1983-047
一种低合金结构钢一维粘塑性本构模型的理论与实验研究
段祝平 孙琦清 田兰桥
本文建议了确定一种低合金结构钢动态力学性能的波动传播的实验方法。从位错动力学角度,提出了描述这种钢动力学性能的有关本构模型。为了把实验结果与数值计算进行比较,本文提出了求解包含有三阶弥散项的一个数值方法。并证明,本文建议的本构模型能够用来描述它的性质。
1983, 19(4): 352-365. doi: 10.6052/0459-1879-1983-4-1983-048
Reissner型平板弯曲断裂问题分析
李英治 柳春图
本文在Reissner型平板裂纹尖端位移场展开式基础上,采用高阶奇异元计算中厚板弯曲应力强度因子。本文在基本公式中考虑剪切变形影响,计算分析了有限尺寸板在不同厚度、不同宽度以及不同支承条件下应力强度因子及其变化,并对奇异元位移模式项数的选择、奇异元最佳尺寸的选取等问题进行了分析讨论。
1983, 19(4): 366-375. doi: 10.6052/0459-1879-1983-4-1983-049
结构设计的两相优化法
王光远 周正源 霍达
本文在所给的结构最优位移状态及其相对稳定性概念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结构优化设计的新途径。在设计的第一阶段,首先以性态变量(结点位移)为基本未知数(性态相),利用最大总应变能准则和线性规划求出结构的最优位移状态或其搜索域。在设计的第二阶段,以结构设计变量(截面面积)为基本未知数(结构相),利用线性规划或直接搜索法求出结构的最轻或近似最轻设计。这个方法适用于具有应力、位移、几何等种类约束的桁架型结构(包括平面应力膜式构件)的优化设计,在很多情况下不需要反复迭代和结构重分析,大大减少了计算工作量。本文还提出了“最小最大总应变能准则”用来优选结构形式(布局)。
1983, 19(4): 376-387. doi: 10.6052/0459-1879-1983-4-1983-050
论结构动力分析中的数值稳定性
朱镜清
本文首先在严格、完整的基础上讨论了线性结构体系在动力荷载作用下,其运动微分方程组数值求解的稳定性问题。给出了单自由度分析的稳定性判别准则和有关多自由度分析的一个稳定性等价定理。并讨论了具有折线型力-位移非线性关系的结构动力分析中的同一问题。论述了在线性情况下为无条件稳定的算法,在这种非线性情况下仍然保持为无条件稳定的这一事实,同时也介绍了这种非线性关系下的暂态自振周期的概念。
1983, 19(4): 388-395. doi: 10.6052/0459-1879-1983-4-1983-051
简单金属在流体静负载下的力学稳定性与理论拉伸强度
李树山
本文根据经典力学的稳定性条件,用膺势方法导出了立方晶体在流体静负载下的经典稳定性判据:B(P)>0,C′(P)>0和C(P)>0。然后计算了七种简单金属(Li,Na,K,Rb,Cs,Al和Pb)在零温和流体静负载下的稳定性范围与理论拉伸强度。
1983, 19(4): 396-403. doi: 10.6052/0459-1879-1983-4-1983-052
多曝光散斑干涉术及用于材料蠕变速度的研究
马莹莹 郭斯淦 郑顺旋 冯士煜
本文研究了多曝光散斑干涉术的某些基本性质,发现它能提高精确度,作者把多曝光散斑术用于测速,并用此法研究了材料的蠕变速度与时间的关系,为材料力学性能的测定提供了一个工具。
1983, 19(4): 404-408. doi: 10.6052/0459-1879-1983-4-1983-053
直流脉冲电压式静态应变测量
叶庆凯 陈国屏
本文提出了对电阻应变片采用脉冲加电来测量静态应变的方案。和一般的电阻应变仪相比,它具有信噪比高、环境热干扰影响小、测量快速等优点。在测量桥路输出处加接了一个高共模抑制的运算放大器,使普通数字电压表可以用来实现A/D转换,简易地实现了数字化。
1983, 19(4): 409-413. doi: 10.6052/0459-1879-1983-4-1983-054
对逆压区湍流边界层拟序结构的观测
连淇祥
用氢气泡法观测了水槽中二元扩散段逆压区湍流边界层的拟序结构。正面观测所得的快斑与慢斑和侧面观测所得的涡状运动等图象都显著地与于无压力梯度时的不同。慢斑较宽,慢斑内部流动平静,慢斑边缘产生紊乱流动。涡较大,可看到涡的诱导作用。
1983, 19(4): 414-418. doi: 10.6052/0459-1879-1983-4-1983-055
非正交曲线坐标的叶轮机械三元跨声速流方程和特征理论
卢文强
本文使用张量运算,导出非正交曲线坐标下三元弱守恒型方程、时间相关流面迭代方程及特征理论.它们对于求解叶轮机械三元带激波跨声速流场,进行周向、径向畸变的数值分析及颤振不稳定气动力计算等都是有价值的. 1.非正交曲线坐标下的三元弱守恒型方程叶轮机械非正交曲线坐标三元流方程
1983, 19(4): 419-425. doi: 10.6052/0459-1879-1983-4-1983-056
答“关于极限分析的变分原理中的某些问题”
钟万勰
在上一期力学学报中薛大为同志的讨论文“关于极限分析的变分原理中的某些问题对于文[1]作了否定.其实薛大为的基本观点在他1975年的文[4]中已经提出过了.由于当时的历史条件,我们没有答辩.现在文[3]又一次提出问题,这就提供了进行一次学术讨论的机会.
1983, 19(4): 426-428. doi: 10.6052/0459-1879-1983-4-1983-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