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I、Scopus 收录
中文核心期刊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1966年  第9卷  第1期

显示方式:
研究论文
双层金属球面扁壳的热稳定性
罗祖道
本文提出了有关开顶双层金属球面扁壳在均匀温度场作用下的稳定性的一般理论,它给出临界跳跃温度与壳体的物理、几何诸参数之间的相互关系,包括其开顶牛径大小也作为一个重要因素.文中并将它们绘成相应的实用曲线.在封顶球面扁壳的简化特例情况下,新理论似与早期wittrick的计算结果趋近一致. 根据与Radkowski建议的坐标参考面的选择方法,我们将双层壳体的基本方程首先简化成与经典壳体理论相似的形式.再通过比拟,以作用于球面扁壳内外边界上的均匀分布的相当边界力矩来替换温度效应.然后采用文献[6]的简化方法作了必要的改进来求解方程.从数值计算的结果,文中给出了一些有趣的结论,它们对于工程上各种仪表弹性元件的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1966, 9(1): 1-13. doi: 10.6052/0459-1879-1966-1-1965-036
圆锥形壳体的固有振动特性
唐照千 洪钟瑜
本文报导了20个不同结构形式和尺寸的圆锥壳试件的振动实验结果,包括固有频率测定数据和沿母线方向振动型式以及节线分布的测量结果,同时也探讨了实验方法.实验结果证实了圆锥壳振动型式与锥角及周向波数有关的推断,这一特性应作为运用直接法计算时选取振型函数的参考.文中给出了按Ritz法和分解法计算的结果,与突验数据作了比较和讨论.同时还给出了按分解法计算任意封顶锥壳的曲线图表,以利工程设计计算应用.
1966, 9(1): 14-26. doi: 10.6052/0459-1879-1966-1-1965-037
截锥薄壳在扭转载荷作用下的稳定性问题
张开达
关于截锥薄壳在扭转载荷作用下的稳定性问题,已有的研究(例如文献[1,2])均只局限于小挠度线性理论范围,用Ritz法、变分法或简化方程的方法求出计算临界扭短和周向屈曲波数的公式.这些研究还不够完善,实验研究更为缺乏.本文给出了51个壳体的实验极限扭矩和周向屈曲波数,与现有的理论进行了比较,对观察到的屈曲波的发生与发展过程及其它一些现象作了描述和某些定性分析.
1966, 9(1): 27-39. doi: 10.6052/0459-1879-1966-1-1965-038
根据压力恢复曲线求地层参数的几个简便方法
李永善 陈鼎
本文提出了几种利用压力恢复曲线求油层参数的理论公式.在供给油流时,使用这些公式整理压力恢复曲线要简便得多,且可以直接用于解决油矿生产实际问题.
1966, 9(1): 40-44. doi: 10.6052/0459-1879-1966-1-1965-039
在层状系统中半承压井非定常流
罗焕炎
当层状油田或地下水库被弱渗透薄层所分割而层次之间具有水力联系之时,虽只在下层设置井过滤器并进行常流量的开采,由于下层压力的下降,除它本身的弹性补给以外,还有由上层通过薄夹层向下层的补给。本文针对这种串流现象进行了分析,近似地获得了影响半径及上下两层的压降值随时间变化的各表达式并用实测资料做了验证,文中提出的方法能作为合理井羣布置及地层参数确定之用. 近十多年来,为了确定地层参数和合理布置井羣,虽然对层次之间压力下降随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规律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是往往由于数学分析的困难,不是假设被影响的邻层的水头或压力不变,就是把影响半径看成为定值或无限大而忽略了它们与时间的关系,致使计算结果与真实现象有出入,不能满足生产的要求. 本文针对上述缺点,尽量减少假设条件,寻求层次之间的压力随时间和空间变化的表达式,并利用野外实测资料验证所得结果的适用性和有效性.
1966, 9(1): 45-53. doi: 10.6052/0459-1879-1966-1-1965-040
电阻丝应变计半自动制造机的研制
黄述章
近年来电测应变技术已广泛用于工业各个部门,成为工程设计的一个重要手段。这种技术是将电阻应变计粘贴或焊接在机器机构(或其模型)上,测出应力、压力、扭短、位移、振动和加速度等物理参数。电阻丝应变计具有外形尺寸很小、重量轻、惯性小、粘贴简便、价格便宜等优点,能用
1966, 9(1): 54-57. doi: 10.6052/0459-1879-1966-1-1965-041
短接线式电阻应变片的研制
梁有民 陈时通
在我国各种工程技术中,已经广泛使用电阻应变片作为测量应力的工具和测量压力、力矩、位移、加速度等物理量的传感器。绕线式电阻应变片由于电阻丝栅弯头部分将同时感受到各个方向的应变,在平面应力场的测量中将造成一定的误差,使用时须进行适当的
1966, 9(1): 58-61. doi: 10.6052/0459-1879-1966-1-1965-042
配筋模型光弹性实验研究
陆惠棠 叶文霞 张玉琴
配筋模型光弹性实验应力分析是一种新技术,它是利用偏振光通过处于受力状态下的配筋模型所产生的光学效应来进行应力分析,此用不配筋模型来模拟钢筋混疑土的光弹性实验,能较确切地反映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应力分布。1955年以来,这种技术引起了许多国家光弹性工作者的重视,相继进行了一些研究,但总的看来还处于初期探索阶
1966, 9(1): 62-69. doi: 10.6052/0459-1879-1966-1-1965-043
圆锥形薄壳在轴向压力作用下的稳定性
唐照千 沈亚鹏
文献[1—3]对圆锥形薄壳在轴向压力作用下的轴对称失稳情况引出了可按相当圆柱壳计算的概念,它们都假定壳体沿其母线方向受压,但在实际上一般不易发生这种情况。文献[4,5]简略报导了进行圆锥壳受均匀外压作用下或弯曲和轴向压力混合作用下的实验结果。实验均按实际上常见的壳体沿轴向受压方向加载,但其工作似欠完整可靠。
1966, 9(1): 70-78. doi: 10.6052/0459-1879-1966-1-1965-044
关于饱和土固结基本方程
陈启美
这里刊登了两篇短文,讨论钱学森同志关于土动力学基本方程的文章,力学学报欢迎大家来参加这个讨论.现在国内外力学工作者对这个问题还没有肯定的意见,各学派有各自的看法.土力学这样一门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有重要意义的学科,连基本方程都长期定不下来,对这门学科的发展是不利的.毛主席教导我们,“有许多事情我们不知道,因此不会解决,在辩论中间,在斗争中间,我们就会明了这些事情,就会懂得解决问题的方法.各种不同意见辩论的结果,就能使其理发展.”因此,开展讨论是大有好处的.当然,讨论这样的问题也决不能离开土的实际结构.只有弄清土的微观结构,才能制订正确的模型;有了正确的模型,才能列出正确的基本方程.
1966, 9(1): 79-82. doi: 10.6052/0459-1879-1966-1-1965-045
关于土动力学基本方程的一个问题
郝天护
文献[1]在处理不透水边界时存在问题,设n为不透水边界的法线方向,由文献[1]式(10),我们有
1966, 9(1): 82-83. doi: 10.6052/0459-1879-1966-1-1965-046